從“溪谷三別”看抗疫中的情緒引導
2022-09-20 08:37:12
來源:《青年記者》公眾號 作者:詹新惠
摘要:對一些災難性事件,做好善后是平復情緒的主要手段,而對類似疫情中的這種群體性情緒,“真情告白”式的情緒疏導或許是另一種有效手段。
近期,三條來自廣西北??挂叩亩桃曨l引起了筆者的關注。
先說背景情況。7月12日,旅游城市北海發生新冠肺炎疫情,抗疫持續一段時間后,市民因為長時間居家靜默,出現各種情緒并流轉到網絡上。北海市抗疫領導小組發現這一苗頭后,一組由溪谷書生創作的“溪谷三別”(《耐得煩,才不煩》《別慌,我在你身旁》《別擔心,我挺好的》)音樂視頻出現在大眾視野中,一經推出不僅廣為熱傳,而且快速起到了平復情緒、鼓舞士氣、撫慰人心的作用。
再說傳播效果。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8月12日,“北??挂?middot;溪谷三別”得到人民日報、新華社、光明日報、央視新聞等央媒、自治區區內外媒體、海外華文媒體及政務新媒體共431家媒體以及微信、新浪微博、今日頭條等平臺的轉載,瀏覽量超2億人次。
三條反映地方抗疫的短視頻為什么能獲得如此的高轉載、高流量、高傳播力,并適時緩解疫情中的民眾情緒呢?這其中又暗藏著怎樣的引導密碼呢?
一地疫情暴發,啟動抗疫防控的同時,快速、準確、及時的新聞報道,透明、公開、權威的政策發布,實時、全面、暢通的訴求回應也同步跟進。有了上述的這套“組合動作”,一般就能起到很好的疫情輿論引導作用。
但是,當下的抗疫防控有一些特殊性。出現了較多新冠肺炎病例的城市,都會要求市民長時間居家,城市商業活動停滯。熙來攘往的商店關上了大門,如常生活的市民不得不居家隔離,可以想見這會產生多少異常情緒。尤其是這種情緒還存在著強烈的同頻共振。因為整個城市都處在靜默之中,大家有相同的處境,有趨同的看法,有共同的難題,再加上網絡的快速傳導,情緒很容易從一個人同步、同頻到一個群體,乃至整個城市,出現群體感染、城市情緒。
情緒是內容傳播的催化劑,更是推動和轉變輿情的加速器。“北??挂?middot;溪谷三別”推出時,城市已全域靜默一段時間了。民眾焦慮、煩躁、不安的情緒在上升,情緒中隱藏著對抗疫防控厭煩的輿情苗頭。針對這一可能會蔓延的情緒波動,《耐得煩,才不煩》重在對長時間居家煩悶、枯燥生活的紓解,《別慌,我在你身邊》是對防控升級、民眾惶恐心理的安慰,《別擔心,我挺好的》是借回應關心關愛北??挂叩挠H友來提振城市情緒。三首歌詞,三個時間節點,公眾的三種不同情緒脈動,高度的契合、貼近是情緒引導的第一密碼。
密碼之二在于引導中的用詞用語和用心用情。正如歌詞創作者自己所言,“寫‘別煩’時,我選擇直抒胸臆,實話實說,這種‘真’在當時的環境下其實有點冒險,但正是因為這種‘真’,大家才愿意往下聽,才能在看到凡人善舉后激起共鳴”。同時,在畫面敘事中,力求“哀而不傷”,在淡淡憂傷里透現清亮昂揚之氣,抗疫中的感人畫面、溫暖話語、暖心故事與城市的美景交相輝映,營造出良好的抗疫氛圍。
群體間的情緒是相互感染、相互傳遞的,“相同的情緒會隨著群體間的話題討論疊加復制,如同滾雪球般達到最高點”。負面情緒有自傳播特質,要想實現情緒引導,就要把這種正面情緒主動傳播出去,讓正能量情緒也能自帶流量,實現自傳播效應。這可謂情緒引導的第三密碼。“北??挂?middot;溪谷三別”基本做到了這一點,從央媒、地方媒體、海外媒體的廣泛傳播到網絡大V的積極轉載,再到抖音、快手上用戶主動的轉發、分享,N級的融合傳播讓廣大市民看到了“溪谷三別”,感受到背后的情緒情懷,于無聲中紓解、引導了民眾情緒。
情緒是輿情的晴雨表。“溪谷三別”的情緒引導給了我們輿論引導一些思考和啟示。當一個熱點事件發生后,公開信息、快速傳播的事實引導是第一出擊,媒體評論、對民眾聲音回應的意見引導是第二步驟,但消弭輿情最終是要平復民眾的負面情緒。對一些災難性事件,做好善后是平復情緒的主要手段,而對類似疫情中的這種群體性情緒,“真情告白”式的情緒疏導或許是另一種有效手段。
?。ㄗ髡邽橹袊鴤髅酱髮W新聞學院教授)
【文章刊于《青年記者》2022年第16期】
本文引用格式參考:
詹新惠.從“溪谷三別”看抗疫中的情緒引導[J].青年記者,2022(16):125.
來源:《青年記者》公眾號
編輯:小青